中媒联动☆传媒联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与声明  2020年精选20个创业好项目——期待与您早日联手合作共赢  仅需5.8万元就可通过CCTV点睛播出1个月和通过GJTV等百家媒体联合常年展播  评选与出版《当代百名书画艺术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动通知 五秒电视广告只需五十元☆本项目正在诚征各地代理 点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 >

思君若湖水,浩荡寄东征

时间:2018-03-22 16:38 来源:中国传媒联盟作者:杨远新
“秋舫同志!”这称呼,如今听来是很不时髦的,很不懂味的,很不礼貌的,很不尊重的。
思君若湖水,浩荡寄东征
---浅忆守在灵魂深处的友爱友情


杨远新

 

本文作者著名作家杨远新
    一

    “秋舫同志!”这称呼,如今听来是很不时髦的,很不懂味的,很不礼貌的,很不尊重的。但这称呼,在我看来却是很亲切的,每每呼唤出口,总觉得自然、顺畅、有股甜滋滋的味道,不像“秋舫书记”那样拗口,不像“秋舫老板”那样别扭。这称呼我用了几十年,尽管被称呼者的地位、身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我却没将这称呼改变。顽固耶?习惯耶?都不是。而是割不断的情愫和发自内心的敬重隐含其间。

    我第一次用这称呼,是早已遥远的三十四年的春天。那时,我刚被选调到汉寿县创作组,浑身还散发着鱼腥味,裤脚上的泥巴还没有干,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我每次进汉寿县委机关用餐,必须从县委办公楼东侧经过,那是一栋清末时期的古式建筑,用长条麻石垫高的屋基,大约高出地面水平线半尺。最初我从此地经过时,常常看到有个高大魁梧,衣着朴素,但浑身透着王者之气的长者,坐在麻石台阶上,一大口一大口地吞云吐雾,神态极其悠闲,无论是在我前面,还是在我后面的机关干部,都跟他打招呼:朝他点点头,称一声“秋舫同志”,自然而然地从他面前走过。他也朝称呼他的人点点头,满脸的微笑。我初来乍到,还不认识这个高大汉子,不知道他的身份,见大家都这样对他称呼,我每次进食堂用餐,一旦遇见他坐在麻石台阶上悠闲地吸烟时,我也称呼他“秋舫同志”,与他点头而过。不久,我参加县委机关全体干部大会,看见被大家称为“秋舫同志”的高大汉子坐在主席台正中,给我们作报告。这时候我才明白:他就是汉寿县委副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何秋舫同志。我如今常常想:那时的机关干部也不知怎么搞的,竟没有谁给我这刚刚从农村调入机关的年轻人作些特别交代什么的,连掌握着我前程命运的顶头上司也不作个介绍,我也跟着那些有资历、有身份的人一样对他直呼“秋舫同志”。这不是害了我吗?

    从这以后,我对他产生了敬畏。我每次去机关食堂用餐时,特别害怕他坐在老地方吸烟。我隔老远就探头望一眼,如果麻石台阶上没有他的身影,我就加快步子,一溜烟冲了过去,如果麻石台阶上有他的身影,我就待到有三五人走来时,夹在中间蒙混而过。有一次,我见他坐在麻石台阶上抽烟,足足延挨了五分钟,前后均不见援兵,我担心再迟下去,机关食堂2分钱一份的香干子、1分钱一份的红菜苔就会卖完。我作好了心理准备,默念了几声“秋舫书记”,鼓起勇气闯关。可当我走到他面前,我紧张得什么都称呼不出了,满脸憋得通红,背脊上冒出了汗珠。我始料不及的是,坐在麻石台阶上的他竟向我发出招呼:“小杨同志!怎么吃饭都不积极?去晚了,就只有洗锅水喝了。”我赶紧回应,早已准备好的“秋舫书记”没用上,嘴里发出的称呼仍是“秋舫同志”。我埋怨自己真笨!逃也似地离去。我听见他在后面招呼:“小杨同志!要肖师傅把留给我的那份红菜苔给你。”我停住脚步,回头望去,他仍坐在麻石台阶上抽烟。我顿觉一股暖流从心头滚过。我回答:“秋舫同志!谢谢你!”我边走边纳闷,我调入机关不久,他竟知道了我是谁,还称呼我“同志”,这与大家对他的称呼没什么区别。这岂不是有点不妥?我来到食堂,香干子、红菜苔早已售完。我照秋舫同志的吩咐,找了食堂掌勺的肖湘初师傅,买下了留给秋舫同志的那份红菜苔。这一餐饭,我吃得特别香甜。不过我还在想:以后我见了何秋舫书记,究竟该怎么称呼他才好呢?

    后来,秋舫同志担任中共汉寿县委书记、中国驻加纳共和国农业专家组组长、常德地区行署副专员。他的地位越来越高,我见到他的机会依然不少,因为他的长媳帅桂珍与我的妻子陈双娥同在汉寿县供销社工作,又是楼上楼下的邻居。“秋舫同志”每次探亲,免不了从我家门口经过。我听到他逗乐孙子孙女的声音,都会忍不住走出家门,上前与他握手,我依然亲切地称呼他“秋舫同志”。他依然是满脸的微笑,依然叫我“小杨同志”。

    如今,秋舫同志已长眠九泉,他的音容笑貌镌刻在我心底,他那种敢做敢为的工作作风,他那种爱民亲民的精神,永远值得我怀念。

2018年3月18日于北京
 
 
 
    二
 
    再见!马尔代夫!再见!绿色的海浪!再见!银色的沙滩!飞机离开马累机场,快速升高,我拉开被子睡觉。他乡再好,难比我的祖国好。我放下生活了十六天的美丽岛国马尔代夫,踏实进入梦乡,一路展翅向南。当我醒来,已飞临如诗如画的广州城。飞机降落,手机打开,一条微信赫然跳入我的眼帘:老县长解正南因病医治无效,已于昨天8时逝世,汉寿县委、县政府拟于4月8日8时为其举行告别仪式。我的心情猛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折,眼睛模糊,无心欣赏舷窗外的美景。我擦干泪水,老县长和蔼可亲、开朗乐观的音容笑貌在我眼前浮现。我当即决定:改签广州至长沙的原定航班,提前回到长沙,直接赶往汉寿,与我尊敬的老县长见上最后一面。于是,我一下飞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签机票。第二件事就是调度车辆。我期望上苍给我顺利,给我平安,依照我的时间和路线安排,我完全能在4月8日8时前赶到汉寿。

    飞机从南国向北飞行,一路阳光灿烂,我总是看见老县长解正南微笑着从阳光中走来。他生前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非常阳光的人。一县之长,上可管天,下可管地,可谓权力之大,威风赫赫。官架子要多大,可以有多大。可他解正南却从来没有一点官架子。汉寿人对他一致的口碑是:解县长见人总是一面面笑,对群众,对下属,都是主动地握手打招呼,平易近人得很。三十多年前,他是县长,我是汉寿县创作组的创作员,无职无级,如果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我不可能与他有直接接触的机会,顶多只能在台下听他作报告。他也很难对我留下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当县长时,我住在县委会西侧的一间木质结构的平房里,前面十来米处是一间中型会议室,县委、县政府的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他上会议室,或是会议期间上洗手间,都会从我门前经过。年轻的我看到他那样的大领导心里很紧张,往往是赶紧关门,或是低头躲开。但是躲开了这一次,躲不开下一次,难免有面对面的时候。每当这种情形出现,不等紧张的我先开口,他就会笑眯眯地向我发出招呼:“小杨儿!最近又在写什么大作呀?”我只好如实向他汇报。他放缓脚步,认真地边听边点头,总会对我说几句勉励的话。这样的次数多了,我渐渐地对他产生了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还总想有机会见到他。

    不待我往下想,我乘坐的航班已经抵达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飞机停稳,舱门打开,我急切地跨出机舱,大步走出航站楼,踏上早已在门口等候的车辆。我顾不上回家,直奔汉寿。我好像不是赶去向解正南老县长作最后的告别,而是去向他汇报创作情况,聆听他的指示。由于他的和蔼可亲,我对他的陌生感很快消除,但敬畏感还是依然存在。使我消除对他的敬畏,把他看作自己的长辈一样可亲可敬,完全是一件很小的事。那是1982年春的一天晚饭后,我陪同到汉寿组稿的《小溪流》编辑部主任、作家金振林上街散步,在南正街,也就是原来的二理发店门前与解正南县长迎面相遇,他又像以往那样对我发出亲切的招呼。由于相遇突然,我不知是将金振林介绍给他为好,还是不作介绍为好。我喊了声“解县长”,接下去就知怎么办了。金振林一听,便主动与他握手问好。我连忙介绍了金振林的身份和他此行汉寿的目的。解县长乐呵呵地连声说:“欢迎!欢迎!请都请不来的贵客呀!小县城条件不好。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我一定尽力。”他俩交谈了几句,互道再见。解县长边走边把我拉到一旁,对我说:“我今天还有点事,明天上午11点去招待所看望金作家,陪他吃中饭。”他说完,一线风似地融入了人流中。我以为听错了,我望着他的背影,回味着他的话。我觉得他只是说说而已,我没敢把他的话告诉金振林,也没敢向创作组的领导汇报。第二天11点,解县长果真来到县招待所索园206号,看望在此下榻的金振林同志。他俩谈得很投机,像两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似的,围绕着如何为少年儿童提供精美的文学作品这一话题,谈得十分的深入而热烈。我在一旁静静地听,并作下记录。谈话中间,他嘱咐我去招待所总台,通知厨房加一个菜,他要陪金振林用中餐。我赶快照办。那个年代,对贵宾的接待标准是三菜一汤。其中是两晕一素。我根据金振林的口味,通知加了一个他喜爱吃的鲜河虾。这餐午饭,他俩谈的多,吃的少。解县长希望《小溪流》能够为我县培养更多的作者,更多的刊登我县中小学生的作品。他强调说:“文学是精神火炬,青少年读什么格调的作品,就会成为什么格调的人。”解县长与金振林的这次会见,对繁荣汉寿县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那以后,《小溪流》把很多活动都放到汉寿来举行,极大地促进了我县校园文学创作活动地蓬勃发展,很多小作者踊跃向《小溪流》投稿,很多小学教师积极向《小溪流》推荐自己学生的优秀作文,并加注点评。那时的县教委也特别重视这种新的校园文学现象,大力鼓励和支持。为此,《小溪流》破天荒般地推出了《汉寿县小作者专号》,十几个小作者的优秀作文和语文老师的点评同时登台亮相,像集束手榴弹引爆,在省内外文艺界和教育界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那一时期,《小溪流》在汉寿的发行量也不断攀升,最高时期订阅量达到16000多份。如今在全国各地报刊经常发表作品的汉寿本土作者中,大多数是那一时期培养的文学苗子,经过这些年的磨砺已然成为栋梁。在那种环境里,我个人的文学创作也受到了促进,作品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发表率显著上升。我只要有作品发表和出版,就会呈送一份给我尊敬与热爱的解县长,请求他给予批评指正。他对我这个年轻作者的要求,没有冷淡,没有轻视,从来都是热情鼓励和善意批评。一县之长,操持着全县几十万人民的衣食住行,其繁忙可想而知。对于文艺,在有的人眼里,不值一文,既当不得饭吃,又当不得衣穿,可有可无。可他站得高,看得远,总是把文艺装在心里,提到议事日程。从他对我和我的作品的态度,就足可显见。他收到我发表的作品后,或是给我写信鼓励,或是当面肯定。时光流转了三十多年,我仍然牢牢记得他对我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小杨你的作品我看了。不错。伢儿得!趁年轻,多吃苦,多加劲,写出好作品。”他写给我的信,我视为珍宝,长期收藏保存着。这里,我仅列举一封——

远新同志:
你好,很忙,辛苦了。先后收到你两次给我的书和刊物,特致谢意。你善于钻研,积极写作,这是对人民的贡献,望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敬礼
解正南

1982.11.11

    俗话说:见字如面。读着解县长三十多年前给我的信,就仿佛看到了他那副慈眉善目的菩萨相,就仿佛听到了他那种独特的充满磁性的呵呵笑声。人都会有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不同的是,有的人刚离去,就被后来的人忘得一干二净。有的人离去的越久,却被后来的人思念越深。人民的好县长解正南就是后一种人,他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依然活在后来人心中。
2017年8月10日于长沙麓谷106
 
 
 
    三
 
    今天我们汇集在这里,送别黄贤湘同志。这是我人生中最难过的一个元宵节,也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一个元宵节。我最尊敬的老领导,我最好的老师,我最优秀的榜样,我最大的恩人,我最珍贵的忘年老友,我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典型人物黄贤湘同志此时此刻独自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之中,再也不能与我们一起欢度元宵佳节了。我内心的痛苦难以用言语表达。我万万没有想到2011年2月15日清晨在长沙城上空突然降下的一阵大雨,是上苍送别黄贤湘同志流下的泪水。6时30分许,我起床为陪同英国朋友OLi前往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做着准备,窗外好端端的天空突然雨丝如帘,我好生奇怪。6时45分,我的手机响起,屏幕显示肖芳芳来电。我赶紧接听。电话那头哭泣:“我家公刚刚走了!”悲痛来得如此突然。不让我有半点心里准备。因为黄贤湘同志此次去长沙是专程参加我儿子儿媳的结婚典礼。他与我、与我的亲朋好友一起度过了三天两晚的美好时光。他13日上午没有接受我的挽留,说是与医院约定好了要去检查身体。此一别,竟成了我俩的终生永别。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分手再握手。就在这天下午四点多钟,我平生第一次感到心脏不适,心跳一阵过速一阵缓慢。当时我和家里人都感到紧张而奇怪。15日一早接了肖芳芳的电话我顿然明白,那是黄贤湘同志传递给我的心灵感应。因为那一刻他不幸倒下,马王堆医院高明的医术、选进的设备,他的儿女们的深情厚爱都未能挽留住他的生命,这个在人生的旅途中无数次倒下又无数次坚强地站立起来的钢铁汉子,再也没有站立起来。他高大的身躯虽然倒下了,但他的精神丰碑却永远矗立在我的心中,永远不会倒下。

    我与黄贤湘相识是在1971年1月的一次文艺创作会议上。从此开始了我俩长达40年而从无间断的友好交往。他长我十八个春秋,完全称得上父辈。上世纪70年代,他的事业处于鼎盛时期,而我则一无所有。但他从没嫌弃过我。朋友往往可以共患难,但难以同荣华。这几乎是规律。人生失意时想朋友,人生得意时丢朋友。这是不容置疑的规律。黄贤湘则不是遵从这种规律的人。他失意时对朋友好,得意时对朋友更好。他担任沧港公社捕捞大队党支部书记,把昔日的寡妇村、绝代堤建设成了社会主义新渔村。参观取经的人络绎不绝。他经常被请到省、地、县的重要会议上介绍经验。在发展渔业生产,在消灭血吸虫病,在丰富渔村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捕捞大队都是全省的先进典型。省、地、县领导不是请他去献计献策,就是上他家讨教取经。当时组织上派我到捕捞大队驻点,跟踪他体验生活,充实创作长篇小说《春柳湖》的素材。他并没有因自己大红大紫而忽视和冷落我这个一无所有的朋友。他对我的衣食住行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和妻子童梅秀,我称为梅姨妈的女强人,把家里最舒适的房间给我住,一日三餐给我做最可口的饭菜。他带着我养鱼捕鱼,带着我开会检查,带着我调处邻里纠纷夫妻矛盾,带着我迎来送往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考察团队,带着我出入党政机关和大大小小领导的办公室。他的一切言行都是真实的、自然的、坦荡的。他不会包装自己,不会隐瞒自己,更不会保护自己。为此,他的后半生受到冷落,吃了不少的苦头。他无怨无悔,痴心不改。他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有一颗创新的大脑,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他在捕捞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南湖渔场担任党委副书记、在水产局担任副局长,这是他熟悉的渔业战线,他做出惊人的成绩,这并不感到奇怪。他担任县棉纺厂党委副书记,他把分管领域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走在他人前头。这出乎人们的意料。其实真正了解他内心的人就会知道,他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他干任何工作都追求创新和变革。他豪爽仗义,热心助人,就连深深伤害过他的人,关键时刻他都会伸出无私的援手。他是个旗帜鲜明的人,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对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等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他虽然退居领导岗位多年,但他那颗忧国忧民之心却从来没有休息过。

    我与黄贤湘交往整整四十年,我从他身上看到了许多,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四十年来,他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真心诚意的帮助、不计回报的支持。桩桩件件用计算机都难以计数。每当我最需要帮助、支持的紧要关头,他都会挺身而去,做我坚强的后盾。

    第一是在我事业成败关头。我在汉寿县创作组工作的最初日子里,有人质疑我的创作潜能,认为我不可能写出好作品。特别是对我创作长篇小说《春柳湖》持反对态度。他和我的恩师、创作组长曹一心联手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为我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我在捕捞大队潜心体验生活和学习。他安慰鼓励我,对组织上不要有怨言,对困难不要有害怕,对创作不要有二心。在他的鼓励下,我和曹一心老师向县委书记周立民同志写报告,要求恢复创作组,对《春柳湖》重新加工修改。他充分利用与周立民书记的私交,多次为我们做争取工作。开明的周立民书记接受了他的进言,批准了我和曹一心老师的报告。我回到创作组,重新开始了我挚爱的文学创作。闯过这两次大的难关之后,我的文学创作渐入佳境。如今我已发表78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28本书,48次获得全国和省市级文学创作奖。十年前我是全国公安系统200万警察中取得国家一级作家职称的第一人。我妻子陈双娥成长为国家二级作家。我儿子在学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同时,也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媒体报道我家为“湖南第一创作家庭”。这与黄贤湘在紧要关头的帮助密不可分。

   第二是在我生命存亡关头。1981年春节期间,我大病不起。他和他的儿子黄维健一次次的到医院探望,曹一心老师夫妇把煤灶煤球和锅盆碗盏送到我的病床前。他和维健从捕捞送来鲜鱼和腊肉。他扛着那条大鲤鱼走进病房的情景此时仍历历在目。由于他和曹老师、和众多的朋友的帮助,我战胜了死神,顽强地站立了起来。直至今天健康的工作在警察岗位上。

    第三是在我爱情取舍关头。34年前,我与陈双娥相爱。但受到了很大的社会压力。是继续发展爱情,还是屈服于社会压力各自分手。我内心极其痛苦。这时候,又是黄贤湘与曹一心、李扬中、李学新、陈木兰联手站出来,从各方面给予支持。一位与黄贤湘相好了二十多年的领导同志,对我们的恋爱持反对态度。他做了他一个晚上的工作,正因为经过了如此曲折坎坷的恋爱之路,他对我俩的爱情结晶儿子杨一萌看得很重,被视为他的亲孙儿。近年来,他无数次地对我表示和要求,无论如何他要参加我儿子的婚礼。我向他表示:我会在第一时间恭请他,我在汉寿的老领导、老同事当中,我只请他一人。我只有一个条件:必须做好保密工作。因为我不想惊动、打扰我那些尊敬的老领导、老同事。我做到了。他也做到了。如果没有他和曹一心、李扬中、李学新、陈木兰等人的帮助,成全我和陈双娥的恋爱,就没有我现在的幸福家庭。

    说到底,黄贤湘给予我最大的帮助是他的人格魅力对我一生的重要影响。到目前为止,我能够做到不贪婪、不庸俗、不缺德、不下流,一直保持坚挺不弯的脊梁,这得益于他对我的言传身教。人海茫茫,知音难觅。我的后半生,也许再也找不到像黄贤湘这样优秀的文学原型人物了。也许再也找不到像黄贤湘这样推心置腹的忘年交了。也许再也找不到像黄贤湘这样扶我度难关的事业支持者了。六年前我的恩师曹一心走了,三年前,我的恩师浩然走了。如今我的又一位恩师黄贤湘悄然离我而去。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杨作家我走了。下回再来!”可是他再也不会来了。我与他再也不能作披肝沥胆的彻夜长谈了。我一直坚信他活过八十大寿完全没有问题。上苍突然要他去天堂报到,因为天堂正急需要黄贤湘这样刚正不阿的人管理工作。我能理解上苍的良苦安排。每个人都有去上苍那里报到的一天。但如果能让黄贤湘晚去三五年,便可做成我俩计划中的几件事。因此他的突然离去,给我留下了永远无法弥补的几大遗憾与自责。第一,我没有让他看到以他为生活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春柳湖》的整体出版发行;第二,我还来不及帮助把他本人写作的自传体长篇推向社会;第三,我对他作一次全面的录音录像采访的计划未能付诸现实;第四,他此次去长沙是专程参加我儿子儿媳的婚礼。俗话说七十不出门,八十不离家。他如果不去长沙,安逸地生活在汉寿,情况也许完全两样。我完全没有想到他去时一路阳光,回来却一路泪下。对此,我后悔不已,自责不尽。他在长沙的几天,我们一起过得很开心,很快乐。没想到,痛苦来得如此突然,生离死别来得如此突然。我在情感上实在无法接受。尊敬的黄书记,你我在梦中相会吧!尊敬的黄局长,你我在作品中相会吧!尊敬的黄贤湘先生,你我来生来世还做忘年交吧!

黄贤湘!您出身贫寒顶天立地堪大贤!
黄贤湘!您尽忠父老丰功伟业冠三湘!
黄贤湘!您永远活在我和家人的心中!
黄贤湘!您的英灵长存青山碧水间!
2011年2月16日于汉寿
 
 
 
 
    四
 
    刘昌宏,我在京城八兄弟中的老大,于今天——公元2011年1月4日一早,突然离开了人世。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想这是任何熟悉他的人都意想不到的。他年轻,刚刚跨进49岁的门槛;他身体强健,没有任何病痛;他是个有着早起习惯的人,虽说不上刻意锻炼,但也会适当地放松身心;他是个乐观豁达的人,从没见他为什么事情烦恼;他是个广交朋友的人,善于与人沟通,自己干得不十分风光的时候,顶多与朋友们少聚会,节日的问候电话和短信是绝对不会少的;他是个爱体面的人,无论他出现在哪种场合,他的穿着总是很得体,头发整整齐齐一尘不染,用汉寿人的话说滚得骚婆子下来。他是个有着福相的人,圆头大脸,满面红光,浓眉毛,大眼睛,耳垂很长,身材武礅,看上去像一个活脱脱的弥勒佛。就是这样子的一个刘昌宏,怎么会突然离开了人世呢?我不敢相信。我不愿意承认。然而,他千真万确是走了,没有与我们兄弟当中的任何一个打个招呼,没有与任何一个熟悉他的人说声再见,没有到他任副会长的北京汉寿同乡联谊会作半点交代,他就狠心地走了。

    我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是在2011年1月4日14时58分。我刚走进会议室,我的手机响起。上面显示“杨林办”。我赶紧走出会议室接听,我想应该是京城八兄弟中的老三杨林向我通报汉寿同乡联谊会的情况。因为1月4日这天,汉寿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在北京的湘水之珠举行一年一度的“京城汉寿同乡春节团拜会”。杨林是这个联谊会的秘书长,他每年都会向我这个名誉老大通报活动情况。令我没想到的是,他开口就说:“名誉老大!向你报告一个不幸的消息。”我的心一阵紧缩。我与他做了十几年的兄弟,还从没听他以如此凝重的口气与我说过话。我赶紧追问:“怎么回事?”他十分沉痛地说:“我们的老大昌宏今天不幸去世了。”我在会议室外的走廊上大喊一声:“天啦!这是为什么?”电话那头,杨林告诉我:昨天汉寿的领导到了省计委驻京办事处,老大晚上去陪了他们一会儿,他说今晚不回家了,就在办事处开房住了下来。早晨没见他起来,到了中午喊他起来用餐,没有回应。办事处的人开门进房,发现他已经不行了。但还是打了120,急送医院抢救。医院没有回天之术。老大就这样走了。事发后,办事处的同志报了警。他的遗体已经被公安局运走了。要进行医学检验,是否非正常死亡。杨林还告诉我,其他七个兄弟都在北京,原本打算都去参加今天的同乡联谊会,但现在都无心去了,要安排老大的后事。接下来,我的儿媳妇李佳从汉寿同乡联谊会的会场给我打来电话,向我报告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时间是15时06分。李佳受邀主持今晚的联谊会。这是北京汉寿同乡联谊会童自权会长和她的叔叔们安排的。她发信息给杨林叔叔,问他什么时候到会,杨林回她的信息:“我暂无法到会。因刘昌宏叔叔去世了。”李佳哽咽着对我说:“我以为看错了。我反复看了几次。所以我就给爸爸打电话。几多好的刘叔叔,为什么就这样离开我们走了?老天太不公平了!”我嘱她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影响今晚的主持。再接下来,我接到了老二谭昌友的电话,时间是15时44分,他又向我通报了老大昌宏去世的情况。与我商量如何把这不幸的消息告诉昌宏的家人。这的确是个大难题。昌宏上有年届七旬的父母,下有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女儿。昌宏是他们家的顶梁柱。眨眼之间,顶梁柱突然倒塌了。他们今后的日子靠谁?他们呼天不应,喊地不灵。这叫他们如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这相继而来的几个电话,将一个无情的事实推到了我面前:好兄弟刘昌宏的确是离我们走了,走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我的心如同万箭齐穿,疼痛难言。

    18时19分,我给杨林、谭昌友打电话,了解下一步的安排。我打算北上,向昌宏作最后的告别。杨林告诉我:兄弟们一起到北京法医检验中心看望了昌宏,车队正行走在去湘水之珠的途中。他们看到躺在太平间的昌宏脸带乌色,嘴里有血。法医检验中心的同志告知,检验结论要六七天以后才能得出。昌宏的告别会要等有了检验结论才能举行。我关心昌宏的女儿。这是他生前最爱的人。杨林告诉我: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不久前辞职了。杨林要我对她的工作问题放心,老四戴志勇刚才拍板由他负责安排,最差也是到他的公司上班。我放下话筒,眼前老是浮现昌宏父母和他女儿的身影。他远在汉寿岩汪湖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孝子突然撇下他们走了会哭干眼泪,他的女儿得知最爱的父亲走了会哭裂嗓门。没有人能分担他们的苦痛和伤心。

    19时40分,李佳打电话给我,说是叔叔们都到了老乡联谊会会场,围坐一桌,上首摆的是刘叔叔的位置,给他上了酒、上了饭。叔叔们都不像往年的联谊会那样活跃,没有笑容,也没有到别的桌上去敬酒,气氛凝重而悲壮。我听了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假如昌宏不走,他会在这场合中不停地穿梭,他会与每桌、与每位与会的老乡干杯,他的朗朗笑声会在宴会厅里回旋。他被兄弟们簇拥着,一起给老乡们拜年,敬酒,说着甜蜜吉祥的祝福,成为宴会厅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无比遗憾,万般凄凉的是,此时此刻,昌宏独卧在冰凉的太平间,再也不能重回这热闹幸福的场景。再也无法重登这人生的舞台,扮演他本该扮演的角色。唯有他的感情,他的灵魂仍然与老乡们、与兄弟们不舍不分,永远在一起。昌宏没有走。昌宏还在我们兄弟们之间。

    看吧!昌宏朝我们走来了。他穿着一件T恤,满面笑容地走近我,朝我伸出了手。我与他第一次见面,是在紫竹宾馆的包厢里。这是1999年8月26日11时许。杨林向我介绍:“这是新兴集团分公司经理刘昌宏,汉寿岩汪湖镇人。18岁应征入伍,历任驻京某部班、排、连、营长,新兴集团处长。”我紧握着他的手,感到特别的柔软,简直像女人的手。我当时第一感觉,这是个大福大贵之人。因为人们常说男人长着一双女人般柔软的手,一是自己有福,二是降福于人。那些年,他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凡到京城办事的汉寿人都会主动与他联系,他从不回避,总会带上银行卡,慷慨接待,大杯喝酒,豪放谈笑。家乡搞建设,向他求援,他二话不说,倾尽全力相助。想到这些,我写下一幅挽联:“洞庭湖水养育一颗赤子心捐资故乡最积极,燕山风雨磨砺满腔战士情建设首都出大力。”以表达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2011年1月4日夜于长沙
 
 
    五
 
    今天的金牛山低头挥泪,今天的沅江水呜咽哭泣,和我们一起沉痛悼念陈然之先生。2017年1月4日下午8时18分,陈然之先生因意外不幸离世,享年61岁。汉寿人民失去了一位好儿子,汉寿文坛折损了一位好作家,陈母失去了好孝子,儿女们失去了好父亲,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文友。这种失去来得太突然,太匆忙,可恨无力回天,令我们大家都有一种锥心之痛,折臂之痛,损梁之痛。痛!痛!痛!痛断肝肠!痛彻心扉!我们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向陈然之先生告别。

    回首陈然之先生61岁的人生之路,铺满了艰辛,洒满了汗水,开满了鲜花,结满了硕果,写满了辉煌。

    1956年冬月22日,陈然之先生出生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是父亲的一根纤绳拉扯着他和兄长妹妹长大。苦难是催人奋进的动力。然之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成为老师的骄傲,同学们的榜样。他于1976年高中毕业,主动要求下放林场劳动锻炼。他很快融入森林的怀抱,与青松翠柏一起茁壮成长。1978年,县城关运输处向林场招工,他成为首选。来之不易的运输处办公室秘书工作,他倍加珍惜,宣传先进典型,总结工作经验。他用手中的生花妙笔,使运输处美名远播。他深得领导赏识,群众信任,被提升为运输处副处长。1983年,他奉调汉寿县棉纺厂,担任办公室主任。他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繁重的文字材料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发扬父母行船走冰,勤摇桨,苦拉纤的精神。把办公室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成为省、地、县的先进典型,因而被厂领导视为重点人才培养。1989年至1991年,他被推荐到湖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脱产深造。毕业后,他响应党的号召,下海经商,创业汉寿,拼搏郑州,拓展深圳,先后担任碧水蓝天董事长、总经理,富绅集团河南省区总代理,深圳出租车集团、保安集团部门负责人。他像很多成功人士一样辉煌,他也像很多成功人士一样迷茫,辉煌与迷茫交替,因此他收获得很大,失去的也不少。总之,他成功了也成熟了。年近花甲之时,他把尽孝摆在了首位,2016年5月,他从深圳回到汉寿,回到将近九旬的老母身边,倾尽儿子养老行孝之情。然而天绝人意。仅仅7个月零1天,他却撇下高堂老母,独自驾鹤西行。痛哉!哀哉!愿苍天保佑陈母老大人健康无疾,寿比南山!

    纵观陈然之的一生,他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文学是人类文明的火炬,文学是年轻人实现理想的灯塔。他很早就爱好文学,立志当一位作家。1985年他在《沧浪》创刊号发表了散文《生日怀想》,记叙了他28岁生日那天,他作为小有成就者,面对妻子和女儿为他备办的生日宴,他不是自满自足,而更多的是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他的父亲是沅水上的一名纤夫,他的母亲专为父亲拉动的风篷船掌舵。其苦其累,可想而知。他在文中吟道:“细细的一根纤绳,不正是一根生命的琴弦,弹奏出这片古老土地上多少代人的甘甜与辛酸,弯弯的一条纤道,不正是一条生活的坎途,嵌印下这个优秀民族多少辈人顽强跋涉的足迹。”可见他才华横溢,思想深邃。这一时间,他在《湖南日报》《湖南妇女报》《湖南工人报》等报刊发表了一批优秀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把妻子和两个美丽的女儿都引上了文学之路。后来他虽然弄潮商海,但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我俩因文而结缘,他无论驰骋天南海北,与我保持几十年兄弟关系不变,就是因了他对文学的追求没有变,他与汉寿大批作家诗人的朋友关系不变,也正是他对文学的追求没有变。2016年10月4日,他曾信心满满地对我说:他要把这几十年商海沉浮的生活写成一部长篇小说,他正在边阅读名著,边整理素材,重点章节已成竹在胸。并坚定地表示两年后向我交稿。斯人已去,言犹在耳。痛哉!惜哉!一部独具特色的优秀长篇小说也随着他西去。不可谓不是汉寿文坛的一个重大损失!

    纵观陈然之的一生,他是一个热情厚道、行侠仗义之人。1984年8月,汉寿县文联在蒋家嘴水闸招待所举办首届沧浪笔会,与会18位作者,即后来被称为的沧浪十八松。他是十八松之一。笔会前十天,招待所为我们提供的生活还算不错,但到了中间,生活渐渐下滑。有位著名作家说过,不吃得嘴巴流油,写不出好作品。他看着餐桌上的清汤寡水,背着操办笔会的我跑回棉纺厂,向厂党委书记杨浩秋汇报了真实情况。杨浩秋书记立即给他派出一台车,把十八位作者拉到了棉纺厂招待所的红色小楼住下来,每餐给我们改善生活,一个个吃的嘴巴流油,创作出了50万字的优秀作品,在《沧浪》创刊号全部推出,其中大批作品被省市报刊转载。此后举办的第二、第三、第四届沧浪笔会,均得到他不同形式的帮助和倾情支持。今天回想,对陈然之有道不尽的感谢!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自己手中只有一元钱,如果看到朋友有难处,他会分出八角给朋友,自己只留两角钱。

    纵观陈然之的一生,他是个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别人都不敢下海,他舍弃安逸工作,下到商海,敢拼敢搏,白手起家,短时间内创造数百万的财富。这中间,他看好汉寿县城的发展,投资创办了碧水蓝天,丰富了汉寿人民的生活。虽然因大环境影响,出现资金链断裂而导致走麦城。但他的勇气,斗志,一如关公走麦城时的那把大刀令人钦佩和叹息。

    纵观陈然之的一生,他是个思想复杂,感情矛盾的人。说他思想复杂,是因为他勇于思考,敢走同辈人没有走过的路,难免有失误和失败。第一个下海游泳的人,虽然没有顺利到达彼岸,但他为后继者积累了经验。基于此,今天面对他的遗体,我们应该原谅他的失误和失败。说他感情矛盾,是因为他是懂得感情,珍惜感情的人,但他又把拥有的美好感情放弃,错误地以为山那边会有更美好的感情等着他。当他到了山的那边,看清了许多之后,又为失去的感情而后悔,而懊恼。再正确,再聪明的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不然古人为什么会说大贵舍友,大富舍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然之感情方面的矛盾,应该给予包容和理解。他来生来世,一定会在感情上坚持正确的选择。

    然之虽然走了,但他在2016年12月31日,沧浪十八松微信群里留下了绝笔回响:“国当今日盛,回首更怀君。苦把乾坤转,宏图托后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绝笔,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这个人!

    然之先生,一路走好!你助办沧浪笔会呕心沥血真情犹在!好兄弟!你弄潮南北商海乘风破浪斗志永存!真汉子!天堂没有痛苦,你好好享受吧!

2017年1月6日7时18分于汉寿
 
    【作者简介】:

    杨远新,男,汉族,1953年6月生,湖南汉寿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获文学学士学位,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湖南省公安厅三级警监,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曾任《小溪流》编辑,《当代警察》副总编。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1380多万字。长篇侦探小说《百变神探》《春柳湖上》《红颜贪官》,中篇侦探小说《特区警官》《惊天牛案》,长篇儿童侦探小说《险走洞庭湖》《雾过洞庭湖》《孤胆邱克》,长篇儿童小说《欢笑的碧莲河》,中短篇小说集《今夜,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落空的晚宴》等专著55部深受读者喜爱,社会反响强烈。201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卷本880万字《杨远新文集》。曾获国家图书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湖南省首届文艺创作奖、湖南省首届儿童文学奖等58次。
 
(责任编辑:海诺)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影视联盟  纸媒联盟  网络联盟   律师联盟  人员查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热

特别申明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目的在于传播 如有侵权速联秒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