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联动☆传媒联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与声明  2020年精选20个创业好项目——期待与您早日联手合作共赢  仅需5.8万元就可通过CCTV点睛播出1个月和通过GJTV等百家媒体联合常年展播  评选与出版《当代百名书画艺术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动通知 五秒电视广告只需五十元☆本项目正在诚征各地代理 点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 >

书画名家 向党献礼

时间:2016-06-28 17:53 来源:河北新闻作者:河北新闻
中国传媒联盟 据 河北新闻 讯:去年夏初,一册《中国翰墨传承巨匠》专辑的出版,一下子让看到这本专辑的人们惊呆了:

守棘园 磨铁砚 求索不惮征程远

  ——记当代中国最执着追求传统经典书法艺术的草根书坛巨匠陈振海

  中国传媒联盟 据 河北新闻 讯:去年夏初,一册《中国翰墨传承巨匠》专辑的出版,一下子让看到这本专辑的人们惊呆了:一个名不见经传,连中书协会员都不是的陈振海,凭什么敢在书中独占鳌头,把沈鹏、刘大为两位名满天下的书画界领袖挤到其后?!于是,有好事者按照陈振海先生艺术简介中留下的手机号致电质问:你到底花了多少钱买通出版社,让他们把你排到沈鹏、刘大为前面的?!先生哭笑不得:老朽根本不知该出版社大门朝哪开,领导姓甚名谁,又兼阮囊羞涩,怎有能耐买通该领导为老朽作弊?若要说原因,大概只有一条,沈公、刘公高风亮节,有艺术良心,有意奖掖后进罢。久之,质问之风乃息。

  磨砺出锋刃,耐寒发奇香

  这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陈振海先生,字奋之,号无逸斋居士,1950年12月生于开漳祖地福建省云霄县云陵镇开漳圣王陈元光故居燕翼宫,为开漳圣王四十三世裔孙。其祖、父都是普通劳动者,家境贫寒,秉性忠厚,故受族长委托,两代守护久已破败的圣王故居数十年之久。也许是圣王故居中积淀的文化气息的熏陶,先生从小对书法就情有独钟。七岁那年,还未上小学、正在淘气玩耍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的他,第一次看到在读小学二年级的三哥陈振鑫(已故闽南著名草书家)在家做书法作业时,父亲饱经沧桑的脸上绽出的那种欣慰的表情,懵懂未开的童心突然顿悟——学写字,写让人喜欢看的好字!于是,先生迈出了攀登书法艺术巅峰的万里长征第一步,从此不能自已。先生用心求悟,博采众长,用心临池数十载,今已形成逸古苍劲、清秀峻峭、庄重洒脱、富有经典气象的真、行、草、隶、篆五体书法风貌,艺术造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先生初学书法始于颜体《多宝塔》。因其规范森严,又无人指导,久学不得其法,苦恼之余,曾几次愤然将字帖扔入废纸篓中。总因难舍对书法艺术的那份痴迷,魂牵梦绕,寝食难安,过数日便又从废纸篓中把它找了出来。说来也怪,每一次扔了字帖又找回之后,书艺便觉有明显进步——大约不临写又放不下时,有空便用来回忆、默记,反而想明白了许多用笔和结字的要领。终于有一天,先生的苦心获得了回报——小学二年级第一次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便与三哥并列所在年级第一名,轰动了全校。从此,先生越发勤奋,除了临写,又加上读帖,用心揣摩用笔和结字要领。经五年努力,到十二岁时,《多宝塔》已能得其神似。先生总结学习心得,觉得《多宝塔》不适合写大字,又分别付出两年时间,用提斗笔学习颜体《勤礼碑》、柳体《玄秘塔》二帖,奠定了坚实的书法基本功底。

  十六岁那年,先生开始思考选学第二种书体。那年初夏,刚考过初二下期中考,文化革命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虽然其字体基本无法可言,但留意之下,仍可看到一些自己尚未涉及的东西——飘逸洒脱的隶书,行云流水的行书,狂放不羁的草书……尽管水平不高,但在一个偏僻的小城镇,这无疑就是一次滚动式的书法大展。有追求全能型书家愿望的他,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于是,先生揣着向父亲求来的一点零钱,跑到县城唯一的新华书店选购字帖,却发现早已一帖难求——由于大字报运动勾起了不少人学书法的兴趣,书店里的字帖已然售罄。失望苦恼之际,恰巧三哥借得一本《曹全碑》带回家。先生再三向三哥求借,三哥才允他临写三天。这三天一晃就过,刚把蚕头燕尾弄明白,帖就没了。咋办? 思来想去,想到大街上许多单位的语录墙,有不少隶书体的。尽管水平不一,对于初学总比没有强。于是,先生带上铅笔和纸头,上街抄隶书体语录去。前后花了大半个月时间,找遍小县城各个角落,抄写了几百个单字回来,然后用自己的理解重新设计结字。写了旬月,常觉字不够用,因通过同学好友向其时称邑中第一名家的父亲张八卦先生求得手书八分体千文一册,奉为至宝,日日观摩。由于楷书基本功过硬,对笔法的理解容易融会贯通,两个月下来,先生便能用一手漂亮的八分体为亲戚朋友写毛主席诗词和语录了。

  接下来又转向行草书。一册借来的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千文第六次修订本》,为满足主人不得污损书页的要求,先生用铅笔双钩精心临写多遍,每一遍临写,都力求更接近原帖。临写到第六遍时,先生觉得差可仿佛矣,因以此为帖,挥毫临写。没想到此六遍临写下来,草书千文的内容与结字早已烂熟于心,挥写之际得心应手。十七岁初度时,先生曾应邀为某工厂在临街三米高墙上用草书现场书写毛主席《七律·冬云》诗一首。稚气未脱、衣衫破旧的先生在人字梯上爬上爬下,一气呵成,不惟用笔结字中规合矩,章法也接近完美。过往行人驻足围观啧啧称奇,六米宽的大街一时交通为之堵塞……

  先生自言学书之能成就今日规模者,在于“自鄙”而不“自矜”。诚如孙过庭《书谱》所云:“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尔后于下乡插队务农、进工厂当重体力劳动者之艰苦岁月里,尽管所到之处皆被视为“第一支笔”,足可自矜,先生恒思天外有天,不敢自满。但凡囊有余钱,不思改善生活,添置衣物,辄奔书店求购名帖,故其书艺得以日进。上九十年代,先生已兼能五体,知之者以“大师”称之,而先生乃以“书法爱好者”自谓,谦卑与精进之心不改。其“自鄙”由此可见一斑。

  先生将书法创作喻为自身艺术情结的释放,点线撇捺之间的结合恰似节奏丰富的音符。在当代某一流派垄断中国书坛达数十年之久的环境条件下,先生不忘“写让人喜欢看的好字”之初心,不逐潮流,坚持传统经典与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由于在农村和工厂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后来繁忙的企业管理经营工作耗费了他最宝贵的青壮年时期,并曾于上世纪末叶中断艺业八年之久,使他无暇参与更多的艺术活动并早早获得应有的荣誉。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先生修艺即将达到一个甲子年之际,他出类拔萃的艺术造诣终于引起欧阳中石、沈鹏、张海、李铎等书坛领袖人物的高度关注。

  “伏久者,飞必高。”先生对于书法艺术的不断探索,已为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将影响长远,在中国书法史上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守棘园,磨铁砚,求索不惮征程远

  隶、篆、行、草是先生尤其擅长之书体,是他在完成楷书筑基之后四十余年间倾注心血学习、创新的硕果。先生在诸体之间运转自如,得体大方,每个字都浸透着一位翰墨传承巨匠对传统书法艺术刻骨铭心的挚爱与追求完美的激情。

  先生的隶、篆书风诠释的是典雅与不羁并重的艺术情怀;行、草风貌展示的是成竹在胸潇洒流露的创作状态。

  先生的隶书,自十六岁至今曾经三次变革。第一次在上八十年代初,因学养渐增,对已使用十五年之久、颇受观众称道之自创八分体渐觉有“遒丽居优”之嫌,因取秉绶八分之法以壮之。然其时先生同时忙于工作和读书,对此未作深入探索,收获有限。第二次在上八十年代中后期学习大篆之后,思及“非究于篆无由得隶”之古训,遂兼取大篆结体入隶,自创篆意隶书而进入第一个成熟期,有多件佳作流传国内外并深得好评。第三次在本世纪初辞职潜修书艺之后,取行书笔法改造其篆意隶书,使隶篆行三体有机结合形成新面貌。

  先生的篆书落笔成字彰显大家风范,字形略长而齐整,笔划圆匀而美秀。结字看似奔放不羁,却能巧妙调和出静谧的韵致,有浓郁的宗周庙堂气象。

  先生的行书恬淡雍容内涵筋骨,外柔内刚沉厚安详;用笔腾挪使转机锋百变,结字跌宕多姿韵味无穷。既富集历代诸家之大成,又荡涤魏晋书风之小怯,实为先生于诸体书法中最钟情、最用心、收获最钜者。将其行书精品假之以缃缥,张之于素壁,驻足清赏,足可赏心悦目,养性怡情。

  先生的草书、行草书,既有奔蛇走虺之迅捷,亦有缓步徐行之从容,富节奏感。用笔则中锋侧锋相间,线条则点画游丝殊别,墨韵则润泽枯燥交融,章法则大字小字穿插、直线曲线不拘。据先生言,早年学标准草书之后,创作中每觉有规格化之弊,影响个性发展。后见颠张、狂素、觉斯诸家法帖,兼览姜夔《续书谱》论草书笔法,心胸豁然开朗,下笔无滞,任性驰骋,由是渐入佳境。

  心中有信仰,笔力自刚强

  先生早年习颜习柳,皆因喜爱其字漂亮有力。及年齿渐长,见识渐增,知颜、柳不仅为真书书法之大变革家,亦史上忠贞名臣,心生景仰,学习再苦再难,不复动摇其志。上七十年代末起,因工作繁忙,楷书逐渐废用,然对于先贤景仰之心未减。时先生善书之名日彰,登门求教者渐夥,又因文革期间碑帖被列为四旧,出版物极少,偶尔有之,亦多改头换面者,初学者求好帖不易。先生乃将自用柳帖用蜡纸精心摹刻翻印二百册分享初学。本世纪初重修艺业后,追思当年习楷之艰,情难割舍,兼慕清代廉吏钱沣颜书之笔力雄健格局宏大,因并取颜、柳与钱沣笔法作楷。其新作法相端严,骨气铮铮,正气凛然,真力弥满,既可见先生真书功底之坚实,亦可窥先生人品与情操于一斑。

  以抽象线条为载体之中国汉字书法,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形式,最适合体现华夏民族文化之精粹与审美心理。人们常说:书为心画,书如其人。陈振海先生生于贫寒,长于困顿,却能因儿时的一个念头转化为对书法艺术终身的追求,几十年间清贫寂寞坚韧不拔,后期穷且益坚不坠其志,实具备非常人所能及之信仰与毅力。此亦即先生艺术造诣与魅力之所由来。陈振海先生已然从民间书法爱好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当代书坛巨匠,成为一位具备全新风貌、不俗风骨的当代书坛领军人物。相信他必能成就当今中国书坛之大器,在引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潮流中有更大的担当。

  情系大西部 彩笔写风情

  ——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杰出实力派画家刘大为

  刘大为,男,1945年生于山东诸城。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艺术品中国网名誉主席、东联书画博物馆顾问委员会主任,北京东联盛世宝文化有限公司总顾问,北京唐风美术馆名誉顾问。

  刘大为先生生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他的祖父古典诗文的修养与祖母的民间手工技巧,使他从小就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少年时随父支边内蒙古,定居包头。蒙古族同胞豪迈粗犷的性格和大草原雄浑苍茫的景色,给了他全新的感受。中原文化的儒雅与草原文化的雄健,滋养了他的心灵,培育了他的情性,对他的成长和毕生的审美取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1968年他进入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接受中西融合型教育。毕业后,先分配到工厂接受“再教育”,后调入《包头日报》任美术编辑。1978年以优秀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吴作人、李可染、刘凌沧等大师,在此期间严格而深入地学习传统技法,研究古代画论和美学思想,名师高徒受益匪浅,对中国画传统的认识更上一层楼。毕业后任职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87年任系主任。几十年来,他创作的大量作品在国内及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展出,获奖三十多次,是当代中国艺术成就突出、影响巨大的杰出实力派画家。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2008年12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2011年5月被聘为北京东方祥和书画院名誉院长。2011年11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

  刘大为先生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兼精,兼善水彩画。他的工笔人物画造型严谨,刻画入微,线条流畅,刚健爽朗,风格清新,完全摆脱了旧人物仕女画柔靡琐细的积习。他的水墨写意人物画更是继承了近代自任伯年以来包括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黄胄等大师的优良传统。其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热爱人民、贴近生活、造型生动、神态逼真、笔墨潇洒、清新流畅。在他的草原风情组画中,这些特点更加得到充分流露。

  刘大为先生青少年时期在内蒙古的生活经历,使他对西北大草原少数民族生活风情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长期以来,他创作了许多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活风情及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其代表作《马背上的民族》,是他用传统工笔重彩手法创作出的佳构,曾在全国大型美展上获奖。平凡中见伟岸、平和中显沧桑的功力是刘大为十几年边陲生活的展开,也是其对历史风貌与时代精神的独特把握。

  刘大为先生的绘画艺术,不仅继承和延续人物画古往今来积极反映生活、追求艺术真善美的优秀传统,而且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作为社会主义美术的主导力量,无论在题材的开拓上或是艺术形式技巧的表现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运用。他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其说是绘画功力的扎实和绘画语言的娴熟,毋宁说是由于他把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摆得端正,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得稳健使然。


中国传媒联盟   纠错QQ:2230587892 (责任编辑:梦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影视联盟  纸媒联盟  网络联盟   律师联盟  人员查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热

特别申明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目的在于传播 如有侵权速联秒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