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联动☆传媒联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与声明  2020年精选20个创业好项目——期待与您早日联手合作共赢  仅需5.8万元就可通过CCTV点睛播出1个月和通过GJTV等百家媒体联合常年展播  评选与出版《当代百名书画艺术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动通知 五秒电视广告只需五十元☆本项目正在诚征各地代理 点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 >

草书妙处 学者自得 ——浅说草书的艺术特征

时间:2018-03-14 18:36 来源:中国传媒联盟作者:白小乐
中国传媒联盟 讯:当今的书坛,写草书的人越来越多,呈现出了龙舟竞渡,百柯争流的局面。
    中国传媒联盟 讯:当今的书坛,写草书的人越来越多,呈现出了龙舟竞渡,百柯争流的局面。与此同时,人们对草书的争论也纷纷扬扬。这无疑对正确认识草书,开发草书的艺术价值,是有好处的。我作为一个草书爱好者,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诸位书家、老师、书友们商榷。
 
    一  草书书法 源远流长

    学习书法,应了解它的基本历史,从总体上把握它的特点和规律,学习草书也一样。中国汉字的书写,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古老文明生生不息的记录,也是中国传统书法的重要载体。从文字诞生起,就有规整严谨与草率急就的书写风格之分。不过,那时还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书法,也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草书。从初创时期的古朴、率意、不定型,到逐步成熟、流畅、有严谨法度的草书,经历了多个时代的变迁、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漫长过程。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汉兴有草书”。一般认为,初期的草书是由汉隶演化而来的,通常称为“章草”。这种叫法,历史上有多种解释:一种认为是写奏章或章程所用而得名;也有说是东汉章帝喜欢这种书体而得名;还有认为是写得比较合乎规矩章法而得名。章草改变了横平竖直、笔画间断的隶书写法,成为圆转牵连、粗细交替、形态检束的字体,但保留了隶书波磔的意境。

    到了汉朝末年,开始出现“今草”。据传,张芝是今草的创始人。今草完全脱去了隶书笔意,是进一步书写快捷、继续草化的结果。“今草”上下字之间,往往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可以省略或互借处理。对于这种书体特点,唐朝著名书法家张怀瓘说:“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索回岸谷,任于造化;至于蛟龙骇异,奔腾怒攫之势;心手应变,盗冥不知其所以然也。”
东晋是书法史上空前繁荣的时代。这个时期的草书,总体水平都很高,代表人物是东晋初年的琅琊王氏家族,这个家族中的王羲之、王献之是其中的佼佼者。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政治开明、经济发展,一大批生活条件优越的豪门弟子,在甘食美服之后,转入了自身修养。于是,形成了谈书论道,习字作画的社会风气。

    王羲之主要得益于张芝草书、钟繇楷书的笔法。他一变汉魏时期的质朴书风,独创妍美流变的草书今体,其代表作是《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书写的信札,因开头有“十七”两字而得名。其书法体式雄健、刚毅、质朴,为历代学习今草书法的范本。在宋代《淳化阁法帖》收藏中,王羲之的有150余帖,绝大部分是草书书体。
进入唐朝以后,特别是唐太宗时期,任贤纳谏,锐意图治,进入了全面复兴的贞观之治之年。唐太宗对书法情有独钟,并有相当造诣。他推崇王羲之,使王氏书法成为正宗,确立了王羲之“书圣”地位。进入盛唐之后,书法、绘画、诗歌、舞蹈、音乐等,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在书法上,出现了“颜筋柳骨”的楷书与“张颠素狂”的草书,相互借鉴,共铸辉煌的时代。使书法艺术进入了奇异佳境,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在草书方面,唐朝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孙过庭、张旭、怀素。孙过庭创作的《书谱》,被历代书法理论家称之为必读书。据史书记载,张旭写得狂草奇状异态,纵横洒脱,气势雄健,一改东晋以来温雅妍美的书风。遗憾的是,现在人们难以看到他的墨迹。有人说《诗四首》是他写的,我存疑。因为名家大作大多是即兴创作的上品,这显然不是。我认为留作悬念也好,给书法爱好者更多想象和研究的余地。

    怀素以学习刻苦著名,他无钱买纸,在木板上练字,写穿了几块木板。他练字写秃的笔埋在一起,被称为“笔冢”。他广学博览,拜诸多名家为师,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笔老意新、超妙自得的草书书风。他创作的狂草《自叙帖》,力量充沛,情绪奔放,纵横飞舞,疾驰而下,达到了线条运动与节奏的和谐统一,是最美音乐般的旋律效果。《自叙帖》近乎完美,是学习狂草书法的最好教材。他的小草《千字文》,结构清晰,字字独立,是初学草书的适宜选材。

    张旭、怀素的狂草理念,独创精神,不拘一格态度,为中国书法艺术家融入自然,表现内心世界,创作出最美好的艺术佳作,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无愧于“书圣”之称的英名。唐朝以后,在草书的研究与实践方面,虽然也出现过一些卓有成就的草书大家,但是,由于复杂的原因,历朝历代很难超越唐朝的书法水平,尤其是张旭、怀素的狂草,一直是众多书家望尘莫及之事。
 
    二  无法而法 乃为至法

    王羲之在《草诀歌》中写道:“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辩,体势更需完。”就是说,草書要寫得精美,是書法中最難的事點畫像龍蛇游走一樣,競相在筆端中呈現如毫般細微的變化要分辨清楚,形體和氣勢更要完美无暇由此看来,草书的规则是很严格的,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学习草书,要熟练掌握草书的特点与严格的法度。草书不是了草字,不下专门功夫,不长期修练,是写不出草书上品佳作的。学习草书,要注意掌握草书的基本笔法、结字与章法。

    第一、草书用笔,“圆笔为主,多种兼用”。

    草书是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体的。就是说,草书是通过“点画”的笔势、笔意,以表现其精神风貌;通过“使转”笔线表现草书的基本形态。没有丰富的“点画”,草书就没有生机与活力;同样,草书没有多变的“使转”形体,草书也就不称其为草书了。

    要做到上述要求,用笔很重要。草书的用笔,应以圆笔为主。用圆笔书写灵便快捷,便于运笔“使转”;圆笔主题有篆意,提得起笔,倒走如流,回环飞动,可以挥洒自如;写出的笔画圆浑遒劲,最能表现草书流畅飘逸的意趣。但是,圆笔为主,不能排斥其他笔法,优秀的草书家应是以圆笔为主,多种笔法兼用。这样,才能写出丰富多彩,神情百态,美丽绝伦的草书上品来。

    第二、 草书结字,“符号互借,化繁为简”。

    草书的结字,打破了正书方形框架的约束,显得十分自由。字形或长或短,乍疏乍密,参差错落,跌宕纵横,书写随着书家性情的变化,使字体出现不同的风貌,哪怕是书写同一个字也然。但是,这些变化不是无据可循,而是有一定规律的。草书结体的种种“符号互借”“化繁为简”“变形移位”的变化,是从历代书法家书写中提炼出来的,是“约定俗成”被书法界公认的草书法则。所谓“草书出格,神仙不知”,是指不按规矩写得随意性错别字。

    草书结构化繁为简、化易为难的主要方法有:偏旁部首符号化,笔画大量简约处理。常见的有一画带数画或数点;一点带数点或数画;甚至可以采取整体省略的方法。再就是偏旁部首互借,几个不同的偏旁部首,采用同一个符号来表示。这个方法大大的减化了汉字的偏旁部首数量,使书写便于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相互连贯照应。“变形移位”也一样,都是为了使书写更快捷、更方便、更有整体感。

    第三、 草书的章法,体现辩证统一。

    五十年代初,毛泽东与身边工作人员谈书法时,说道:“人有相貌、筋骨、精神,字也有相貌、筋骨、神韵。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点画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笔势上又有虚与实、动与静;布局上有行与行之间的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这一对对的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统一中国的书法是充满了辩证法呀!”毛泽东说的这些书法特点,各种书体中都有。但体现最丰富、最多变、最贴近自然辩证法的是草书,尤其是狂草。

    所谓章法,即整幅字的布局方法,又称为“布白”。因为写字从实笔落墨着手,却应顾盼空白处的安排变化,这是中国书法家处理书写艺术的高明之处。学习书法,研习章法布局是件大事。所谓“盖一字之妙,多字则蹶”,就是说每一个字都很漂亮,但多字连成一体就不然了。章法美的内涵极其丰富,布白之妙,变化万端,运用之际,口述难祥。

    概括前人草书之经验,主要把握一下几点:1、意在笔前,不变中有变。古人云:“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好比打仗,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写书法也一样。2、主体当立,主宾有序。在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有如排兵布阵。千军万马,主帅一人。一篇书法作品中,如果有几个字登峰造极,象鸟兽中的凤毛麟角,更能使人玩味,其妙不可言也。3、实虚相间,阴阳平衡。书法作品有黑白两种颜色,黑处为实,白处为虚;黑处为阳,白处为阴。在书法创作中,虚与实的关系,要体现自然界阴阳互补、对立统一法则。4、气脉连贯,连中有断。气脉连贯也称血脉连贯,是草书章法美的又一重要方面。5、无行无列,浑然天成。书法章法的表现形式,通常有“纵有行,横有列”、“ 纵有行,横无列”、“纵无行,横无列”三种。第一种适宜楷书、隶书、小篆;第二种适宜小楷、行书。第三种适宜草书书写,尤其适宜于狂草的书写。

    无行无列的章法,完全摆脱了一切格式化的束缚,可以笔随意转,自由驰骋,尽情抒怀作者情愫;还能契合于大自然界风情万种之美,展现宇宙万物的奇妙变化。这是最能展示书法美的一种特殊书写形式。无行无列,不等于没有法度。运用这种形式,需要有对大自然的深刻领悟,广阔的人文知识,深厚的书法功力,长时期的艺术修炼。只有这样,才会书写得接近自然万物状态。所谓“高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另外,在章法表现形式中,题款和印章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画龙点睛”之笔,一幅好的书作,不可忽视之。
 
    三  草书妙处 口述难祥

    草书是汉字书写艺术的一种正规书体,是篆、隶、草、楷、行五体书法之一,是汉字书写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特点是结构简便,笔画连绵,千姿百态,更贴近于自然界万物风流状态。书法中的气韵美、形象美、力度美、格律美,在草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国书法中,草书以其特殊的笔法、字法、章法等表现形式,在五体书法中成为佼佼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

    二千年来,草书作品让人民大众欣赏到了书法的美丽情趣与书写艺术的真啼,也让许多帝王将相为之倾倒,梦寐以求。南朝的梁武帝极力推崇草书,写下了《草书状》;汉章帝、魏文帝诏令用草书呈文上事;唐玄宗亲自修补《草书之要领》;宋徽宗书写的草书《千字文》,是为数不多的狂草珍贵文物;明神宗特例颁发《草韵辩体》,以推广草书的实际应用,等等。
在中国近代,于佑任先生为中国草书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写得“标准草书”,揭示了千年草书之谜,确认了草书的三种形式,即章草、今草(小草)、狂草(大草);根据前人众多草书写法,统一了草书的偏旁部首符号;将许多难以辨认的相似之字,进行了比较区分;他奔走呼号,企图为草书的普及与发展开辟一条新路。虽然由于历史背景的复杂,他倡导的草书未能全面普及开来。但是,对于研究草书书法艺术来说,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新中国建国初期,伟人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他倡导身边工作人员学习书法,在回答提问“如何理解书法的神韵”时说:“比如王羲之的书法,我就喜欢他的行气流畅,看了使人心理舒服。我对草书开始感兴趣,就是看了此人的帖产生的。他的草书有《十七帖》,让我记住了王羲之行笔你再看郑板桥的帖,就又感到遒劲有力,这种美不仅是秀丽,把一串字连起来看有震撼之感,就像要奔赴沙场的一名勇猛武将,好一派威武之势啊!”毛泽东不仅喜欢草书,还身体力行学草书、写草书。他写得一幅幅草书作品,视野广阔,大气磅礴,如高山坠石,雷霆万钧;又如大江流水,一泻千里。他的草书大作,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中国书法历史上,能够被人们称为“书圣”的只有擅长草书的书法大家。如,汉代的张芝,是今草书法的创始人,代表作有《冠军帖》、《终年帖》;晋代的王羲之,代表作有《兰亭序》、《十七帖》;唐朝的狂草大家有张旭、怀素,号称书法“双圣”。唐文宗皇帝下诏书,将李白诗歌、裴昊舞剑、张旭狂草,称为大唐艺坛“三绝”。由此可见,草书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与作用,是其他书体无法取代的。我认为,在重视其他书体研究的同时,适度突出对草书的研究与推广,一定会对整体书法艺术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正本清源 净化市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其两面性越来越显现出来。在文化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市场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喜庆景象。另一方面由于利益驱动,文化市场上出现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负面效应。书画市场尤其使然,东施效颦的乱象越来越多,屡禁不止。为了还书画市场的一片净土,有几个是非界限需要区分清楚。

    第一、书法与写字的关系。概括说,就是有联系,也有区别。

    汉字是书法的载体,书法是写字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发展的飞跃与升华;写字主要体现在使用价值上,而书法主要体现美学艺术价值;写字除了有结体上的一般要求外,没有更多的审美法度要求。而书法的书写与审美法度要求则要多得多;汉字书写至少有五、六千年历史,书法作为专门艺术门类的出现,不过有二千年左右时间;虽然有的写字也具有一定美学价值,比如,各种形式的美术字。但毕竟是写字,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法艺术。

    第二、草书与其它书体的关系,是相互借鉴、相辅相成。

  世界上的事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互相排斥,又相辅相成。书法中的诸书体也一样。孙过庭在《书谱》中写道:“写草书不能兼通楷法,就会失之单调拘谨;写楷书不能兼具草意,绝不会成为好的书法。”各种书体虽然成熟的年代不同,都有相互依存的传承关系,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只有广学博览,相互借鉴,张扬个性,才能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珍品。  

   第三、把草字说成草书是误读,草书与草字没有任何关系。

    人们经常把草书与草字混为一谈,因为看不懂草书,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混肴一起进行非议。为什么看不懂草书?概括起来主要有:草书作者基本功差,写得不规范,不合乎法度要求,这是重要原因之一。历代书法家认为,草书最为难,最需要下苦功夫、长时间磨练。而当代人急功近利,没有打好草书的基本功力就进入了市场,致使错误百出,即便是草书行家也看不明白;再则,观赏者缺乏草书基础知识,有的连草书符号都没有接触过,看不懂很自然啊。就如同不识英文字母,看不懂英文书一样,这很正常嘛;还有,就是整个社会倡导与普及草书不够。象于右任老先生那么热心于普及这项工作的人太少了。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做任何事情都难成大器,书法艺术的传承也不例外。

    第四、 丑书是“西方标准”移花接木的产物。

    对于西方的文化艺术,我认为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一样,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六十年代我在巴黎留学时,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参观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凡尔赛宫、枫丹白露森林苑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雕塑、园林艺术,栩栩如生,非常大气,大家都很喜欢。后来,随着资本主义制度走下坡路,一些纨绔子弟要突破传统,创立新学派,什么抽象派、野兽派、荒诞派、性学派,等等。使西方艺术界出现了传统美术派与现代美术派无休止的纷争。

   所谓“丑书”,更准确的说是“丑字”。因为写丑书的人大多缺乏书法艺术修养的基本功。大家习惯于这样叫,我在此借用一下。中国美术界丑画、丑书的出现,是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华夏大地上出现了以批判“黄色文明”为中心,以全盘否定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与灿烂文化为内容的风潮。这场风潮的发起者们对黄河、黄土、黄皮肤、黄米等,进行疯狂谩骂、嘲讽、挖苦、否定;把西方的所谓“蓝色文明”捧上天,主张用“西方标准”全面改造中国。一时间,“全盘西化”理念充斥着媒体、文学、电影、诗歌、戏曲、艺术作品,等等。
大专院校是这场风潮的重灾区。在一些美术院校里,年轻的教师们不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艺术,而是喋喋不休的倡导西方现代派,并身体力行的用西方现代美学观点改造中国的传统书法、绘画、雕塑、园林艺术等。后来,随着资历增长,这些人有的当了教授、名师,有的步入了主流文化媒体,使丑画、丑书有了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广泛的文化市场。丑画、丑书的本色,是用西方文化糟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的产物,是美术界“恶搞”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与文化艺术的恶作剧。

   我赞赏“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提法。“洋为中用”要学外国对中国有用的优秀文化;“古为今用”要借前人的肩膀,创作出更高、更美、更符合时代要求的美术作品。当前主流媒体对丑画、丑书的评论、清理与市场整顿是必要的。但是,审视丑画、丑书要有严格的标准与政策界限,要团结更多的人,不要扩大化。比如,传统的美术字大家喜欢,不能属于清理之列;广泛流行开来的“童变体”,这属于写字范畴,不属于书法艺术门类;书写水平不高也不是丑书,大家都是由低向高逐渐进步的;喜欢过丑书的人,在正确政策引导下,兴趣爱好是可以改变的;即便是少数人不愿意改,只要是自得其乐,不走向社会,不贻误青少年,应允许保留一席之地。
 
   五、书法艺术的春天

    中国有句老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草书之妙,学者自得。只有学起来,钻进去,才会领悟到草书艺术的奥秘与真啼。我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投入到书法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中来。

    一花独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成就宏图大业的基础。

    今天让人欣慰的是,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书画界的主流是乐观的。在草书的研究与实践中沈鹏、申万胜、刘洪彪等先生,走在了时代前列。他们的草书研究与实践成果,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与发展。更可喜的是,一大批民间书画组织和“地书”组织,象春天的小草,破土而出,茁长成长,让灿烂的书画艺术之花开遍了祖国广阔的大地。

    北京地区有个《三兴书画报》月刊,是几个群众组织的内部小报。哪里的书法作品大多功底深厚,精雕石刻,深得群众喜爱。特别是几位草书高手,出手不凡,让人耳目一新。群众说:“高手出民间”,是否认同,你可找来自己判断。在长春、天津、南京、上海、杭州、武汉、昆明、合肥等许多省市,都有这种群众组织和“地书”组织,常年活跃在亿万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地书”组织的非功利性特色,深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好评与赞赏,成了传承与普及书画艺术的一道靓丽风景。

    清代龚自珍有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愿与书画界的同仁一起,乘着新时代的强劲东风,发扬老一辈艺术家励精图治、精益求精、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海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影视联盟  纸媒联盟  网络联盟   律师联盟  人员查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热

特别申明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目的在于传播 如有侵权速联秒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