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联动☆传媒联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与声明  2020年精选20个创业好项目——期待与您早日联手合作共赢  仅需5.8万元就可通过CCTV点睛播出1个月和通过GJTV等百家媒体联合常年展播  评选与出版《当代百名书画艺术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动通知 五秒电视广告只需五十元☆本项目正在诚征各地代理 点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党建 >

呕嘿嘿 ,溜索桥、过江枯树 ,牛栏江,我的路啊!

时间:2013-11-04 19:28 来源:西南新闻作者:李才武
为改变老百姓穷如山头茅草的现状,贵州威宁岔河乡“牛栏江愚公赵德云”带领干部群众战天斗地在牛栏江边修出的路。

啊1.jpg

 

为改变老百姓穷如山头茅草的现状,贵州威宁岔河乡“牛栏江愚公赵德云”带领干部群众战天斗地在牛栏江边修出的路。

 

【西南在线发现牛栏江报道组  记者 李才武】牛栏江边本没有路,尤其是在那陡岩上和峭壁边,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贵州赫之林等企业赞同西南在线新闻网启动发现牛栏江之初,20135月,还是在威宁县城,一位威宁当地的朋友听说记者竟要采访牛栏江,有些吃惊说,“要采访牛栏江,先要安排好后事!”原因为何?这位朋友一边吓一边告诉西南在线新闻网记者,牛栏江边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路,江边太热,一些地方会有老蛇,出现的蛇头有“海碗”大······

 

 

 啊6.jpg

 

红土地的壮歌,赵德云修路的精神就是“威宁试点”中“威宁精神”的集中体现。

 

而据早年贵州《毕节报》记者刘群峰在后来的回忆当年踏访牛栏江的零零碎碎的文字中,就有这样一些关于牛栏江的路难行的表达,在很多地方,不仅没有路,象江边有的地方,牛栏江因为没有一般河流上通常会有的天生桥,就是崖上牵过来的藤也没有,在一些地方,倒下去的大树,其枯死的树干,恰好就成为一座桥,有人就那样大着胆子从上面通过。大江大水,这件记者并没有亲眼所见或亲历牛栏江的凶险,但看起文章,倒是多少有些肉麻的感觉来!

 

 啊3.jpg

 

牛栏江流域人民盼修路,开发这一神奇区域

 

而关于牛栏江的溜索桥,草海群峰刘群峰先生所回忆的那种从江心的“过溜滋味,更是一生难于让人忘记的惊险。于是乎,发现牛栏江,记者甚至都有了想要给贵州威宁地方政府建言发展“惊险型体验式旅游”的想法。

 

 啊4.jpg

 

      贵州威宁自治县岔河乡迎江村的路,让人震撼!

 

牛栏江盼修路。关于这个说法,翻开刘群峰先生的《牛栏江纪行》,那个孩子掉下江心,发出“呕嘿嘿,我的儿呀!”的凄厉的哭声的妇女,那些据说是在牛栏江边的贵州威宁岔河乡银厂村一带山头因带自己种的蔬菜出山去大鸦(即海拉乡)卖,但在山头滚下江而丢了魂的老百姓,至今还冤魂不散,据说牛栏江边的人家,还时有倒“水饭”安慰他们的亡魂的。

 

 啊7.jpg

 

有好产品还需运得出去,云贵连片贫困区的一个小风景

 

牛栏江边的老百姓很苦,这一点,在威宁自治县岔河乡银厂管理区一带,得到了有力的印证。老百姓指着龙头山一带修通的路告诉记者,“要不是他带领我们修路,我们银厂村一带富得起个球!”  他,是牛栏江畔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今贵州威宁自治县岔河乡乡长赵德云。赵德云用铁索勒身,悬在就是当地人闻听也丧胆的半腰岩上打炮眼,一身泥一身灰只露出个眼睛。采访他的事迹的那天晚上,在银厂,记者大醉,后来,当了10多年记者的发现牛栏江报道组记者在回乡政府驻地睡觉的路上,悄悄掉下了感动的泪水。赵德云修路,知道的人廖廖可数,只是江边的人常挂在嘴上。这个牛栏江边修路的愚公,只到记者大着胆将他修路的事“捅”了出来,他还只是一个普通不过的乡长,甚至在许多有脸面的人看来不过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赵德云是不是牛栏江的骄傲?在牛栏江边,那些沉睡了千年的“象过去这里的老百姓一样穷的江边山腰上” 的茅草迎风摇头,没有告诉记者。

 

 哈喇河的路_副本.jpg

 

      通往威宁大黄梨的故乡哈喇河的路,实在令人感到抱歉

 

牛栏江边有多少个赵德云?记者来到牛栏江边“贵州源头”的哲觉镇采访时,发现这里的中发村也正在修路。从这里往下走,沿着江边一直走下去,就是岔河乡少有人知晓的“世外桃园”迎江村了。而引江村的近邻,是云南省会泽县大井镇的黄梨树。多年来,知道黄梨树的贵州威宁人红了眼,因为在这里,黄梨树人在峡谷里大搞特色种植产业基地而被少数的威宁人所发现,一箱箱的黄梨树蔬菜从这里悄悄运出去,前来收购蔬菜的老板现场就将白花花的票子递给种菜的黄梨树村民。黄梨树甚至还悄悄养得有水产“红鳟”,被西南在线发现牛栏江报道组在一小沟里发现。报料的,是贵州威宁哲觉镇一位驾驶员。采访车水花溅起的快意中,记者一行忘记了疲累,黄梨树的发展模式“教育了”西南在线新闻网发现牛栏江报道组记者。

 

修路,修路,修路!对于牛栏江边的贵州威宁人来说,其重要性自是不用说。牛栏江边的“贵州威宁的西藏”,素有“大鸦”之称的海拉乡,如今当地人最为自豪的,是他们这里已经修通了到牛栏江边的油路。11年前,记者时任贵州《毕节日报》经济部编辑、记者时,曾以一篇负面报道,在《贵州日报•新闻视窗》批露了海拉教育困局。回忆当年“抓阄上学”,还有记者所作的负面报道,海拉乡党委政府“不记仇”,分管教育的副乡长苗绘,还有分管农业的副乡长李乖巧,带领报道组记者沿海拉牛栏江走了一遭。而乡中心校的校长赵英杰,这个有些鬼诈的贵州威宁人,竟特意带记者去60多公里的牛栏江对岸的云南省会泽县火红乡玩,在吃到一顿美味的火红羊肉的过程中,记者听到了云南人对于通到牛栏江边的云南公路的怨言。拍下了一幅幅的照片。站在云南地界上看海拉,一条银色的腰带系在“大鸦”身上,公路是今日海拉最激动人心的风景。

 

 

 啊2.jpg

 

     牛栏江流域的云南省会泽县大井镇里可村的通村路

 

没有对比,就感受不到贵州“威宁试点”给威宁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样也是因为路,在海拉,记者看到这里彻底的结束了孩子们“抓阄上学命运。走进海拉乡几所学校,清一色的水泥路面,还有记者5月份采访时所看到的正在建设中的海拉二小,使人感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觉!

 

海拉人会永远记住一个人的名字,他叫杨兴友,今威宁县委书记。抓海拉开发,这个中国“四在农家”的创始人,是海拉教育的联系人。他不但联系海拉教育,还打造“党参之乡”,开修到牛栏江的油路。“海拉人会永远记住他的(杨兴友)!”海拉乡中心校校长赵英杰这样告诉记者。

 

 啊哈哈.jpg

 

          我们就这样行走牛栏江

 

离开海拉准备前往斗古乡,海拉的同志告诉记者,一山之隔,但海拉与斗古两乡之间还没有公路相通。据当地人的说法,不到斗古,就不算真正到过牛栏江,而要到斗古采访,那里大山凶险可不是玩的,一不小心掉下江去,便没有回家见妻儿老小的可能。看来,斗古的路更是个问题。必须绕道威宁县城,超昭通方向的公路走。前面等着记者的牛栏江的路,又是什么呢?

 

发现牛栏江,下一站,斗古?记起威宁朋友说要采访牛栏江,先要安排好后事呕嘿嘿我的妹呀,看来,只能安排一下后事了!  呕嘿嘿 ,溜索桥、过江枯树 ,牛栏江,我的路啊!

 

发现牛栏江广告.jpg

来源:西南新闻http://www.xnce.org/news/heb/26823.html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影视联盟  纸媒联盟  网络联盟   律师联盟  人员查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热

特别申明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目的在于传播 如有侵权速联秒删